过刊目录

  • 全选
    |
    首都经济研究
  • 首都经济研究
    张幼林, 苏诚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为标志,北京的城市功能定位和发展战略方向得到了明确,北京整个城市正在重新出发。作为北京第一大支柱产业,金融业的重新出发已刻不容缓。通过对北京金融业的雄厚基础、得天独厚的发展优势、北京金融业实现转型发展存在的短板进行梳理和分析,提出建设“首都型金融”的新目标和近期推动“首都型金融”发展的重点任务。
  • 首都经济研究
    李杨, 程斌琪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服务业推动制造业的增长理论,运用2002-2012年北京市投入产出表增加值数据和完全消耗数据的实证分析表明,北京市生产性服务业投入能提升制造业增加值,且高端制造业产出效率高于传统制造业。但以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为代表的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对高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的贡献效率远低于劳动投入,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增加值的提升效应有待进一步增强。因此,北京市应加大科技创新和研发投入,提供金融科技和监管科技,推动生产性服务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形成生产性服务业与高端制造业融合发展的格局。
  • 历史
  • 历史
    邢东风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北京怀柔红螺寺,自古为京东名刹,历史悠久,闻名遐迩。因史料记载不足,至今难以把握其历史全貌,特别是关于红螺寺的法脉源流、宗派所属、法门特征,现有的研究尚不充分。通过红螺寺历史人物及相关史实的考察,指出红螺寺自辽代即为净土念佛道场,金元时期延续此风,至清代际醒大师而大盛,成为全国典范;红螺法系在金元时期属云门宗,清代属临济宗,法门特点为禅净双修;红螺寺的净土念佛源远流长,影响广泛,这里作为清修道场,在北京地区的佛教史上独具特色。
  • 历史
    戴东阳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高升号事件的研究始于日本学者高桥作卫,《英船高升号之撃沈》为其集大成之作。高桥的研究有着深厚的官方背景,终极目的是为日本浪速舰行为正名。由于能利用珍稀的军方原档,又与国际学界交流深入,高桥的研究百余年来影响不绝。尽管学界对其核心观点开战责任说及事件过程已有辩驳和新的研究,但在对两位英国国际法学者的论说、日本政府的处置、英国政府的态度等的评价上,仍存在高桥影响的痕迹。流传的唯一的中文版船长证词与高桥版之间存在类同关系更值得重视。高桥及百年来高升号事件研究的历史,对甲午战争史研究亦有宝贵的启示。
  • 历史
    张乐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抗日战争时期,吴经熊奉蒋介石之令重译《圣咏》。吴经熊稽考各类《圣经》版本和参考书籍,以中国古代诗歌的形式将其译为中文,计有四言、五言、七言,冶诗经、离骚、楚辞、唐诗于一炉,展现了吴氏深厚的旧学修养。蒋介石于军事倥偬之余,前后三校吴经熊所呈译稿,并提出了诸多有益的修改意见。《圣咏译义初稿》是基督教经典中国化的一次成功尝试,出版之后,备受学界关注,大有洛阳纸贵之势。但是,受制于当时国人的知识水平,此书难以进入普通大众的视野,也大大削弱了其在中国基督徒中的影响力。
  • 历史
    冯成杰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中法学术考察团是民国时期中外合作考察的一个典型。考察团组建后遇到来自国内舆论和国民政府的阻力。考察途中,中法团员之间在汽车挂旗、待遇及拍照等方面产生诸多纠纷。至中国团员被殴之后,双方矛盾激化。由此引起国内各方的强烈反应,导致考察活动中断。中法团员之间的纷争乃是长途考察中出现的正常现象,是由考察团组织机制、外部环境等多重因素合力所致。从对中法学术考察团组建后遇到的阻力及双方纠纷来龙去脉的梳理,可以反映出历史事件的复杂面相,也能窥视彼时中外合作考察之困境。
  • 历史
    王生团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美国内战后,关税保护、金本位制和统一市场经济秩序的构建成为政府推动经济发展的主导性因素,而对劳工问题采取自由放任的态度。但随着劳资矛盾尖锐,社会危机日趋严重,社会中下阶层呼吁政府采取行政措施干预劳资冲突。然而,工商业资本家和一些社会科学家以英国哲学家赫伯特·斯宾塞的社会达尔文主义为依据,反对政府干预劳工问题。他们以适者生存为依据,将个人财富的积累和社会地位的提升视为社会进化的自然结果,从而为社会不平等的合理性提供了“科学”证明。在这种伪科学的影响下,许多人将劳工阶层的贫穷归因于其本身能力的欠缺,政府试图解决劳工问题的尝试受到保守势力的抵制。
  • 文学
  • 文学
    朱军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言”字在商周文献中出现较多,其在甲骨文中首先表示一种祭典,与“音”同义,又与“舌”“告”等字关系密切。后来逐渐分化出“言说”之义,主要指宗教言说和政治言说活动。交流的双方身份不对等,存在明显的施受关系,交流的空间也具有封闭性。比较而言,商代言用具有明显的事神功能,并延伸出政治功能,这奠定了先秦言用以上言下的基本内在逻辑和特点;周人言用在继承商人言用基础上有明显的革新,具体表现在言用场合的拓展和言用主体的迁移。推动这个历史进程的,是商周因革背后的言用制度和言用意识。
  • 文学
    顾明佳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关于《诗经·緜蛮》的事义指向,现存多种说法,有的附会政治教化,有的逻辑关系错乱,只有举贤选士之说较为合理。文本主人公身份的确定,诗歌关键章句所透露出的隐含信息以及符合情理的推测阐释,都证明了其与周代举贤制度有关。周代举贤制度主要是“乡举里选”,大致分为“诸侯贡士”与“乡里选士”两大系统,《緜蛮》一诗的事义呈现倾向于后者。
  • 文学
    吕小蓬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越南政治家、文学家冯克宽曾作为后黎朝正使出使明朝,并在万历帝的万寿庆典上献祝嘏诗31首。这31首祝嘏诗是越南古代使臣燕行诗文的代表作,在祝颂、应酬之外以外交使臣的独特话语传递了对中越两国邦交关系的理想,朝鲜使臣李睟光为之题序。但越、朝两国文化对李睟光的序文却有着截然不同的阐释,体现了两国外交文化对宗藩外交场域内竞争关系的认知,也显示了东亚汉文化圈内诗赋外交的多重意义。
  • 文学
    王志华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奏议文体在清代的地位及评价标准有别前代。及至晚清,奏议文在写作手法、作者分布及承担的社会功用等方面都显示了一定的时代特色。而其中最具影响力的乃是以曾国藩为首的湘军奏议。经世文编及奏议选本对湘军奏议的收录加速了其传播影响,而曾国藩及其幕僚同属对奏议写作技巧的钻研,则提升了湘军奏议的艺术性。以清代世风与文风的变化为背景,对湘军奏议的传播、影响尤其是曾国藩的写作艺术进行探讨,有助于揭示湘军奏议在晚清的文体创新情况与模范引导作用。
  • 文学
    程毅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从物质主义身体政治的角度看,英国当代作家安吉拉·卡特在小说《新夏娃的激情》中通过考察女性面临的身体困境,指出女性身体是由消费神话、母权神话和父权神话三种神话话语塑造起来的沉默无言的被动他者和观念化产物,而不是物质性的身体本身。卡特检视并批判了这些神话话语对女性身体的观念化塑造,并借助主人公艾弗林的变性之旅消解了身体与性别之间固定的能指与所指关系,重新唤醒了基于感觉经验之上的身体物质属性,实现了女性的身体解域,塑造出一名在思想意识层面摆脱了西方传统文化观念殖民的“新夏娃”,从而实践了自身独特的物质主义身体政治。
  • 制度建设
  • 制度建设
    陆宸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人为的作品专有秩序同相对独立的作品传播之间的矛盾是版权制度的固有矛盾,传播技术革新则激化了这一固有矛盾。21世纪以来美国唱片业的维权历程表明仅依靠健全的版权制度已不足以维持作品专有秩序。为维护版权秩序、维持版权制度的持续运作,需调和版权制度的固有矛盾。调和固有矛盾的出路在于保障权利顺利流转并为最有效利用者掌握,使合法的作品传播服务能够通过市场竞争压倒非法的作品传播行为。为保障权利流转,需在市场环境下处理版权与技术关系、维权费用分担、新旧版权产业竞争这三大问题。在中国,调和音乐作品版权保护固有矛盾的重点是以市场为基础,综合运用市场、行政与立法手段解决维权费用分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