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历史
  • 历史
    孙邦华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学科包括知识体系和学科建设(或学科制度)双重形态的内涵,它是大学制度的核心和主干。大学的组织形式是学科赖以存在的方式,是知识系统这一内核的制度外壳。1924年9月,辅仁大学创办人设计了一个理想化的学科愿景,但是初建时只设立了文科4系。1929年夏,学校为适应国民政府教育部的要求,被动地扩大学科规模。抗战期间是辅仁大学的兴盛期,又主动增设了一些系科。辅仁大学在20世纪30-40年代发展成为一所多种学科构成的综合性大学,但是在学科建设上,基本坚持“小而精”的原则,在兼顾学科均衡的基础上突出文史等重点学科。辅仁大学尽管存在的历史非常短暂,但在学科建设与发展方面却留给我们一份珍贵遗产。
  • 历史
    郎丰霞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满洲喇嘛、清字经卷、新订清语音调,是构成满洲喇嘛庙的三要素。因档案史料的分散与不完整,满洲喇嘛庙的始建史实,向来说法不一,因此本论之首要任务,即在于对其始建情形进行勾勒。乾隆以后,满洲喇嘛庙逐渐走向衰落,这与内府体制缺陷的暴露与延伸、制度设计不尽合理、家国危机加深等因由息息相关。但并不能因此忽视满洲喇嘛庙背后承载的政治文化意义:经由“阐教同文”的发挥,同文之治在宗教领域得以不断实践,多语经卷表象下“中央”与“地方”、“多元”与“单一”的政治文化秩序嵌入其中,与“大一统”的国家建构交相呼应。
  • 历史
    许存健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永定河的岁修经费从道光朝开始不断减少,这与中央财政的困厄有密切的关系。曾国藩、李鸿章相继担任直隶总督后,岁修经费逐渐恢复,并曾出现快速增长。大工、另案等临时性工程经费,道光初以藩库拨款为主,道光后期和咸丰时期则主要依靠官员的捐纳。同治、光绪时期,练饷局、筹赈局经费所占的比重升高。从永定河河工经费的来源可以看出,清后期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的演变,在不同地区、不同事项中有着不同的发展过程。多种经费来源共同保障了永定河河工的进行,也体现出清代财政体制强大的适应能力。
  • 文学
  • 文学
    李小龙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西方小说译入中国之初,译者往往会为译作改拟一个中国式书名以规避读者的文体不适,林译小说即其代表。此后,随着中国读者对西方小说文体的接纳,书名的翻译逐渐从“汉化”回归“欧化”,但一些已然经典化的译名则成为早期“汉化”译名的遗存。而当下仍有一些“欧化”译名因使用了人名、地名等专有名词或源自诗句而与当下读者的接受参差,即被译者策略性改拟,或出自商业性考虑。总的来说,还原西方小说从“汉化”到“欧化”的译名演化,亦可看到中国小说观念的“欧化”历程。
  • 文学
    安生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韩愈《别知赋》藉由送别题材抒泄“知己难得”的苦闷与焦灼,背后内寓的是其入仕用世的政治抱负与怀才不遇的抑郁情结之间无法调解的心理矛盾。《别知赋》所以对后世赋家产生如此强大的集群效应,要在其始终符契着传统文人士大夫的历史文化心理常态——“知己意识”,即情感上的“知音”与政治上的“知遇”。与传统送别赋单纯抒写“离情别思”不同,同题追拟的类型化文本实践在传达与韩愈共通的情感体验的同时,引起的“送别赋”流变史上的主旨变化,正构成韩愈《别知赋》经典化的合理内核。
  • 文学
    胡健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惠贶诗以写朋友交往中的赠物、受物为中心,是由魏晋以来诗歌赠答形式和赠物传统相结合而形成的新的诗歌题材。“惠贶诗”初现于唐,至宋始盛。梅尧臣是宋代第一个大量创作“惠贶诗”的诗人,其惠贶诗表现了梅诗之“趣”。苏轼则在这类诗中注入寄托,进一步提升了其艺术表现力。惠贶诗在宋代的兴起表现了宋诗日常化的特征。宋人类编诗集立“惠贶”门类,说明了宋人对惠贶诗及其诗学特征的认可。
  • 影视文学
  • 影视文学
    周仲谋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李睿珺的乡土电影创作以真实而不乏诗意的影像语言,反映了西部乡土变迁中本土乡民的生存困境及其对土地、家园的深厚感情,生动呈现了“在地者”的复杂乡愁体验。影片在关注西部底层生命存在、反思现代工业文明的同时,流露出较强烈的生态意识和批判精神,具有社会、文化、哲学等方面的多重意义,但也存在一定的文化保守主义倾向。超越“传统/现代”“乡土/城市”的二元对立思维,倡导传统与现代兼容互补的“多元现代性”,是李睿珺乡土电影创作今后应努力的方向。
  • 影视文学
    王诗瑶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贾樟柯导演的电影《天注定》,既延续了以往主题,又跳出固有拍摄经验。该片仍将镜头对准底层游民群体,但从以往的关注个体境遇转变为关注游民群像,着重表现当代游民生活环境的新变与困境:游离于体制之外并缺乏尊严、无处不在的暴力因素、流动的生活状态、阶层对立与贫富差距严重、新媒体模式介入生活而带来的隔膜以及冷漠的家庭人际关系。此外,导演还注重在《天注定》与古代反映游民生活状态的文学作品《水浒传》之间建立一种联系,试图以“传唱式的改编”演绎当代“水浒”故事,这也为古典名著的影视改编提供了一个新角度。
  • 经济
  • 经济
    徐丹丹, 王帅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2005-2015年京津冀农产品批发市场的面板数据,运用随机前沿分析模型,分析京津冀地区农产品批发市场技术效率的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京津冀地区2005-2015年的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平均技术效率在0.657-0.8421之间波动,并且北京、天津与河北的农产品批发市场技术效率水平的差异显著;对京津冀农产品批发市场的技术效率具有正向作用的影响因素包括产业结构与城镇化水平,具有反向作用的因素包括流通基础设施、流通业发展水平和行政区划。认为京津冀地区应采取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与厘清农产品物流管理链等方面的政策措施,提高农产品批发市场的技术效率,促进农产品批发市场的一体化发展。
  • 社会
  • 社会
    盛亦男, 童玉芬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调查数据和宏观数据分析了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女性劳动力供给与需求的变动情况。在劳动力供给方面,女性的就业意愿降低并影响未来的就业规模,就业质量相对下降,就业结构受到冲击。在劳动力需求方面,用人单位的经济负担、人事压力和运营压力增强,导致其对女性劳动力的偏好降低。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家庭现代化转变、社会文化传统和政策支持不足等因素,加剧了全面二孩政策对女性劳动力供需产生的影响。需进一步完善相关的社会政策,缓解育龄期女性就业和生育之间的矛盾。
  • 社会
    王振, 刘成良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由人口性别结构失衡带来的男性婚姻挤压问题越来越凸显,娶妻难成为困扰农村青年男性的头号难题。市场经济的逻辑彻底改变了传统基于媒妁之言的婚姻模式。在婚姻市场上,媒人将掌握到的关键信息作为获取利润的资源,建立起信息协作机制,运用控制策略,发挥着配置婚姻资源的中介作用。女性被物化成为一种可以“出售”的资源,庞大的媒人联系网络使得婚姻市场的资源配置能力达到最强、最充分,不仅打破了原来小区域的通婚规则,还不断抬升着男性娶妻的成本。异化的彩礼、被束缚的女性、扭曲的婚姻伦理、难以完成的人生任务让农民遭受着社会转型的危机。
  • 社会
    刘凯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社会医疗保险改革是中国医疗体制改革中的重中之重,那么医保改革如何影响人们的福利水平?在评估医疗保险和医疗费用的关系时,忽略医保制度安排的中介机制对医疗保险财务风险保护机制的分析便难以深入。从社会公民身份理论出发,结合福利制度安排相关理论,探讨医保资格获得对财务风险保护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构建评估医疗保险财务风险保护机制的概念框架。该框架分解了医保制度安排中的报销支付机制、就医行为调节机制和第三方购买机制,可用于评估医疗保险和医疗费用关系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