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北京发展研究
  • 北京发展研究
    李春生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实行市场经济体制以来,北京市的半城镇化人口数量和人口半城镇化率整体上呈逐渐增长态势。造成北京市人口半城镇化程度逐渐加重的直接原因,是城市流动人口增长快而流动人口转化为城镇户籍人口的比例低;具体来说,是由北京市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升级带来的对劳动力需求的拉力,其他地区在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上与首都存在的较大差距形成的推力,严格控制城镇户籍人口的政策和不断上涨的房产价格造成的迁移阻力,空间承载力对人口容量构成的现实约束力综合作用的结果。要抑制和缓解北京市人口半城镇化状况,需要采取分流拉力、化解推力、减小阻力和提升承载力的综合措施。
  • 教育问题
  • 教育问题
    张荣馨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教育财政充足的内涵是在保证教育服务均衡和学生学业成就基础上的财政投入量,这与北京市优质义务教育均衡的政策目标基本一致。教育财政充足度的投入指标和产出指标显示,目前北京市义务教育财政投入在国内已经处于领先地位,但与国际发达国家相比仍旧存在不充足的问题。利用Odden-Picus指数计算北京市义务教育财政投入的充足性水平和实现充足的资金缺口,结果表明:小学的财政充足性低于初中,学校层次的财政充足性低于区级层次;实现区层次的义务教育财政充足还需增加投入180.97亿元。以朝阳区为例,实现学校层次的义务教育财政充足还需增加投入28.43亿元。面对财政投入缺口,北京市政府应筹划总量,优化结构,保证财政投入的绝对增长;细化规则,透明管理,绩效问责,实现财政投入相对增长。
  • 教育问题
    胡万山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大学生学习活动质量是指大学生在大学学习生活中,对旨在获取知识经验和促进自身发展的各种学习活动的参与和努力程度,具体包括与图书馆、计算机及信息技术、课程学习、生师相处经验等相关的学习活动。通过对北京市属高校大学生的抽样调查发现:大学生学习活动质量的个体差异较大,且在不同学习活动类型上也有所差异,在与课程学习、计算机及信息技术相关学习活动中的质量较高,在与图书馆、生师相处经验相关学习活动中的质量较低;大学生学习活动质量在年级、生源地、是否独生子女维度上有显著差异,在性别上无显著差异,在各变量内部,低年级、农村生源和非独生子女学生的学习活动质量相对较低。鉴于此,当前北京市属高校的教育综合改革应以营造支持性的校园文化环境为导向,在强化校园硬件资源建设的同时,注重学校教育制度建设以及学生良好校园人际关系的构建,促进大学生学习活动质量的提升。
  • 教育问题
    李波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2016年对北京市功能拓展区40所学校小学四年级学生的调查数据,运用二元Logistic模型探讨了教育补习的影响因素,并通过倾向得分匹配法(PSM)对教育补习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功能拓展区四年级学生教育补习总体参与率为42.57%,其中英语补习比例最高,语文最低;家庭文化资本显著正向影响个体的补习决策,教育补习一定程度上承载了文化资本代际传递职能;参与数学和英语补习可以显著改善学生的学业表现和非认知能力。参与语文补习对学习成绩无显著影响,仅能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教育补习加剧了因家庭背景不同而导致的学业成绩不平等,且对不同学习基础学生的影响存在异质性。
  • 土地问题
  • 土地问题
    于莉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天津城郊农民市民化意愿及其代际差异的研究发现,城郊农民具有较高土地依恋和户籍依恋、较低市民化意愿,其失地后存在生活安全脆弱性,且父代均显著于子代。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和生活安全变量对土地依恋产生显著影响;年龄和抵御风险水平变量对户籍依恋产生显著影响。以反对市民化态度为参照,集体购置保险对中立态度的选择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对支持态度的选择,代际变量具有显著负向影响,职业技能和就业状况具有显著正向影响。
  • 土地问题
    刘杰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因征地引发的社会冲突已成为当前社会治理的重要难题。关于土地冲突的缘起,既有的研究可以分为土地财政、拆迁行为模式、土地执法管理与生存道义等角度。在与已有解释展开对话的基础上,提出“制度失范”概念,认为土地制度在“规则”“权力”和“治理”三个层面的“失范”构成了土地冲突的结构性根源。在规则层面,土地制度日渐消解其作为一种公共规则的公共性构建;在权力层面,地方政府在土地征收过程中的权力失当成为土地冲突的直接诱因;在治理层面,基层乡村治理机制无法及时回应农民对土地权利实现与政治参与的强烈诉求。
  • 满学研究
  • 满学研究
    常越男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他塔喇,为清代满洲著姓,居地以辽宁、吉林两省居多。清前期满洲他塔喇氏,以扎库木地方岱图库哈理家族最为显著。达音布、英俄尔岱、阿济格尼堪、苏纳海、宜里布、萨弼图等人,皆出自该家族。在后金、清朝的军事战略中,岱图库哈理家族的成员贡献颇多,其中尤以其侄达音布一支为著。该家族在清初的参与力度较大,显示了其政治影响力。岱图库哈理家族的兴衰与顺康时期的政治息息相关。该家族隶满洲正白旗,与睿亲王多尔衮有千丝万缕的关系,他们介入了顺治年间多尔衮摄政、康熙初年鳌拜辅政的派系之争、正白旗、两黄旗的旗籍斗争等。清前期的皇位更迭、皇权斗争,直接影响了岱图库哈理家族的发展。
  • 文化
  • 文化
    毛立平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女性穿耳是中国传统社会普遍存在的习俗,这一行为并非由女性自身所主导,而是社会制度和儒家文化框架下的产物。随着儒家文化的不断发展成熟,这种习俗演变为性别认同的重要符号之一。通过考察各地女性穿耳的年龄和时节,对这一行为实践背后的族群差异和文化根源进行探讨。宋代以降,儒家文化的正统性建构进一步加强,渗透到女性身体的修饰方面,穿耳风俗不仅被视作性别认同的符号,也被作为儒家文化与其他族群相比较的优势之一。
  • 文化
    周增光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伴随英法联军侵入北京,一批西方人于1860年开始以胜利者兼现代文明传播者的双重视角重新观察北京城。在工业文明的标尺衡量下,他们认为北京城与此前西方世界所形成的富丽想象存在巨大落差。他们有关北京的观察记录不再以赞叹为主,而是主要描摹这座都城的衰败之貌,进而重构了西方人的北京印象。这种印象甚至影响到19世纪后半期乃至20世纪初期的西方人。
  • 社会
  • 社会
    吕福龙, 孙晓冬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君主制官僚系统有其特性与运作方式。在官僚系统内,君主欲使其权力合法化,就需要实现对整个官僚系统的强力控制与有效支配。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君主需要进行三个面向的圈子运作:一是瓦解原有的政治圈子,分割以自己为中心的政治圈子,并做到相互制衡,形成以君主为唯一中心的圈子结构;二是以圈层辐射的方式形成由亲信、班底、熟人圈子层层扩展与相互连接的自己人圈子,并逐步以自己人替换掉原有的政治圈子;三是通过多元的监督机制、定时的职位调动以及争夺官员权力获取的合法性等方式,将圈间“桥”因上下级关系建立起来的庇护关系限定在一定范围之内。
  • 经济
  • 经济
    谢臻, 卜伟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结合知识生产函数和A-H经济增长模型,为科技服务业集聚、区域创新能力和经济增长三者之间建立理论联系,并以北京市为例,利用1985-2016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建立VEC模型进行检验。结果表明:科技服务业集聚、创新能力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比较稳定的长期正向关系;科技服务业集聚可以促进地区创新能力的提升,科技服务业集聚与创新能力的提升又会共同推动地区经济增长;进一步发现,从长期来看,科技服务业集聚、创新能力和经济增长都较大程度上受到科技服务业集聚的影响,即促进科技服务业集聚的政策措施亦可以在提升地区创新能力和促进地区经济增长的过程中起到较大的积极作用。
  • 经济
    王玉国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Markowitz奠定了现代金融学中资产组合和配置的研究框架。随着资产配置实践的不断发展,研究者们在均值—方差模型基础上提出了CAMP模型、B-L模型、风险平价模型及美林时钟模型等,力求通过对风险与收益的控制,实现在资产配置实践中获取最优的效果。在总结既有模型的经验基础上,以风险平价模型为重点,选取股、债、商品等为配置对象,验证了风险平价策略在中国高净值客户资产配置中的适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