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模态框(Modal)标题
在这里添加一些文本
关闭
关闭
提交更改
取消
确定并提交
×
模态框(Modal)标题
在这里添加一些文本
关闭
×
下载引用文件后,可以用常见的文献管理软件打开和编辑,包括: BibTex, EndNote, ProCite, RefWorks, and Reference Manager.
选择文件类型/文献管理软件名称
RIS (ProCite, Reference Manager)
BibTeX
选择包含的内容
仅文章引用信息
引用信息及摘要
导出
导航切换
北京社会科学
首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投稿指南
格式规范
期刊订阅
联系我们
English
过刊目录
2018年, 第0卷, 第7期
刊出日期:2018-07-16
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法治建设
经济
教育
文学
历史
全选
|
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法治建设
Select
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法治建设
反渎职侵权:作为监察权监督的一种方式
苏志强
2018, 0(7): 4-11.
https://doi.org/10.13262/j.bjsshkxy.bjshkx.18070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将纪检监察部门、检察机关中的职务犯罪预防和侦查部门整合成一个整体,形成了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监督的全覆盖。与庞大的监察机构相伴而生的就是谁来监督和制约监察权的问题。反渎职侵权职能是检察权作为法律监督权的一项重要职能,检察机关反渎职侵权职能的保留,既体现了检察权作为法律监督权应有的职能,也实现了对监察权的外部监督,解决了谁来监督监察机构的问题,同时也有利于打击渎职侵权犯罪和保护当事人权利。
Select
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法治建设
全国人大概括职权样态的实证考察
谭清值
2018, 0(7): 12-23.
https://doi.org/10.13262/j.bjsshkxy.bjshkx.18070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宪法上全国人大职权体系中存在颇具"中国性"的概括职权条款。基于五四宪法以来所有有效决定文本的实证考察,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主要经由"具体法律性决定"模式行使其概括职权,且常委会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扮演了主导角色。在实际功能发挥方面,法律性决定主要起到解决冲突的功能,总体上呈现为个案型冲突解决的特征;政治性决定形象地展示了全国人大的政治"发声"能力,即表达功能,以因应不同的政治需求。除全国人大自身制度能力提升的因素外,改革宪法秩序下解决特定问题的便宜主义考虑,也是促成全国人大概括职权实施初具雏形的动力所在。
经济
Select
经济
地区食品价格比较:中国哪儿吃的贵?
陈梦根, 宋苗苗
2018, 0(7): 24-36.
https://doi.org/10.13262/j.bjsshkxy.bjshkx.18070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以2015年规格品价格与权重数据为样本,考察中国不同地区食品价格水平差异,基于世界银行国际比较项目(ICP)的理论,采用两步法测算地区食品价格平价(PPP)。研究发现,若以不含在外用餐的16个基本类计算地区食品PPP,31个省市区中共有24个地区大于1,即食品价格水平普遍高于北京,特别是以西藏为代表的部分中西部地区食品价格居高。相反,若以包含在外用餐的17个基本类计算食品PPP,则仅有6个地区大于1,东部及沿海地区食品价格相对较高。进一步的研究表明,两个层次的食品PPP具有不同的经济内涵,与经济指标之间相关性各异,与人均主要农产品产量之间也呈不同关系。
Select
经济
地区饮食习惯与居民受教育程度关系研究
邓鑫
2018, 0(7): 37-48.
https://doi.org/10.13262/j.bjsshkxy.bjshkx.18070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2011-2013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的微观数据,讨论形成于历史上的辛辣饮食地区如何影响当代个体的受教育程度。如果将辛辣饮食地区的形成看作是一次准自然实验,则在控制了个体特征后,OLS和倾向匹配得分回归均发现生活在辛辣饮食地区的个体平均受教育程度更低。根据相关研究发现,上述结果的影响机制在于,长期摄入辣椒素会导致缺乏耐心,从而使个体具有较高的主观贴现率,并因此选择了较低的受教育程度。
教育
Select
教育
民国时期国立大学校长选定研究——以罗家伦出任清华校长为中心
赵国伟
2018, 0(7): 49-57.
https://doi.org/10.13262/j.bjsshkxy.bjshkx.18070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1928年,二次北伐成功之际,围绕清华的领导权和校长人选,不同派别、不同势力展开了激烈的斗争,最终年轻的罗家伦胜出。这背后有诸多因素影响,包括政府方面蒋介石、蔡元培等人的力推,清华师生的支持,罗家伦本人的条件,还有清华处于特殊时期。见微知著,透过1928年清华校长之争,可以发现民国时期国立大学校长选定的关键在于三方面:政府的政策和导向、学校师生的态度、校长本身的因素。
文学
Select
文学
牛津大学藏中国宣讲唱本研究
崔蕴华
2018, 0(7): 58-66.
https://doi.org/10.13262/j.bjsshkxy.bjshkx.18070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英国牛津大学图书馆藏有14种湖北民间唱本文献。这些文献将今人难得一见的汉口宣讲唱本呈现于世人面前,颇有价值。首先,宣讲来源于清代的圣谕宣讲,映衬出浓厚的教化之风与乡土意趣,成为农耕文明中"熟人社会"构建的伦理底色与细节安排。宣讲善书不仅在汉口地区大量刊印,而且构成了汉口地区流动的"口头传媒"之重要景观。其次,从文学与审美的角度考察,日常伦理尤其家庭伦理成为善书重要的叙述方式与情感诉求。它的价值不在于词藻的堆积,而体现于现场的嬉笑怒骂、声声如诉,彰显了庶民百姓的日常情感与娱乐情态。
Select
文学
中国诗学如何对话世界——以叶嘉莹论“意象化之感情”为中心
刘佳慧
2018, 0(7): 67-75.
https://doi.org/10.13262/j.bjsshkxy.bjshkx.18070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立足于中国古典诗歌的感发传统,叶嘉莹对形象和情意之关系的中西理论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比较。她从七言律诗发展演进的脉络中,结合对杜甫知人论世的研究,发掘出杜甫《秋兴八首》所表现的"意象化之感情"这一形象类型。"意象化之感情"具有两个核心特征:其一,它不是局限于某种特定的情感,而是一种博大深厚的情感境界;其二,它是"兴"的一种变体,它的情意内容不是直白地表露,而是深蕴于所叙写的景物之中。"意象化之感情"与注重有心安排和制作的西方形象类型相比,以其鲜明的感发本质和不能确指的阐释特征,超越了西方理论的边界,能够屹立于世界文学之林。叶嘉莹对"意象化之感情"的发掘,对我们从世界文学的视野进行中国诗学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启发。
Select
文学
论陆游的绍兴记忆——以个体境遇的私人化书写为视角
程海伦
2018, 0(7): 76-86.
https://doi.org/10.13262/j.bjsshkxy.bjshkx.18070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绍兴记忆指的是陆游对于绍兴末立朝经历的回忆,这是陆游诗文中的重要主题。回忆的书写姿态决定了对往昔并非完全如实地呈现,陆游有意识地选择了"名动高皇"与"城南结骑尽豪英"这两个记忆场景进行叙写。梦境与文字则是陆游重现记忆场景的两种特殊方式。对绍兴旧事的回忆,也映衬着陆游的现实处境与心理状态。通过今与昔的对比,陆游的自我认知及生命体验在不断深化。绍兴记忆的私人性为探求陆游幽微的内心情感提供了可能,使其个体形象得到了更为完整的呈现。
Select
文学
范仲淹的《赋林衡鉴》及其在宋代的影响重估
王彬
2018, 0(7): 87-96.
https://doi.org/10.13262/j.bjsshkxy.bjshkx.18070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赋林衡鉴》是范仲淹在天圣五年(1027)编纂的一部律赋选。范仲淹编纂《赋林衡鉴》的最直接目的是教应天府学的学子作赋;同时,《赋林衡鉴》的成书也具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在观念上,范仲淹并不重视律赋,但他既擅长律赋写作,又编纂了《赋林衡鉴》这样的律赋指导用书。这种行为与观念上的矛盾反映的正是宋代文人在科举制度下的无奈与妥协。《赋林衡鉴》编排精良,体例得当,但由于采录的主要是唐人的律赋作品,与宋人的自立意识相违,导致它在宋代的影响非常有限。
Select
文学
“今之韩愈”的负累——欧阳修晚年的角色自觉与书写策略
王启玮
2018, 0(7): 97-107.
https://doi.org/10.13262/j.bjsshkxy.bjshkx.18071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欧阳修晚年自述性质的《集古录目序》《归田录序》《六一居士传》均采用"对问体"形式,并呈现出个性化的特征,这源于他晚年独特的位置感和所承受的舆论压力。伴随着北宋中期儒学复兴、古文运动和政治革新的推进,作为其中坚力量的欧阳修被时人许为道统兼文统上的"今之韩愈",他正是凭借这崇高的声望出任副相的。然而得位行道的角色期望愈益构成他晚年生命中的重负和羁束,并催生出他内向的自讼意识。同时欧阳修极为关注舆论的动向,在公私文翰中多有自律他律化的表达,对自身行为的反思常以顾忌他人言语为前提。欧阳修对于身处盛名之下、舆论中心的自觉是理解其晚年心态及创作的一个关键因素。
历史
Select
历史
论宋代外制官的封还词头
崔现芳
2018, 0(7): 108-118.
https://doi.org/10.13262/j.bjsshkxy.bjshkx.18071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词头是两制词臣撰拟制诏时所依据的摘由或提要,内容多为皇帝下达的有关人事任免方面的处理意见。如果词臣对于当草制书的决策有异议,可以将词头封还,不予草制,即所谓"封还词头"。封还词头是外制官特别重要的权力,凭借此项职权,外制官参与了很多政务的决策。在宋代,外制官封还词头的权力是逐渐争取到的,其制度形成经历了一个发展过程。宋代的封还词头之制始于富弼,成于胡宿,而大备于"熙宁三舍人"。在辨析封还词头涵义的基础上,分期考察宋代外制官的封还词头,理清其发展脉络,评估其作用和影响。
Select
历史
宋人寺院读书习尚的历史考察
左福生
2018, 0(7): 119-128.
https://doi.org/10.13262/j.bjsshkxy.bjshkx.18071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宋代社会读书风气极盛,文人士子普遍选择寺院寄读。寺院读书意向多元,大体可分应举型、养性型、学术型三类。寺院对寄读者一般以慈善免费的形式来接纳安置,也有寺院采取租赁做法。寺院的良好环境及物质条件,对寄读者在才学涵养、心灵净化、人格塑造诸方面都有积极影响,形成的效应是寄读者中举率甚高,入仕后多刚直有为、取得高位者,可谓间接影响了有宋一代的政治生态环境。寺院的主动化育与相助,使读书者受到深刻感化,对寺院产生强烈认同感与回报心,二者的良性互动促进了寺院读书环境的改善,进而形成良性循环。
作者投稿查稿
专家在线审稿
主编在线办公
编委在线办公
编辑在线办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