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以来,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精准防控意识形态风险和挑战, 就意识形态领域许多重大问题作出针对性部署, 着力推进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建设, 在话语权威、话语基础、话语叙事、话语阵地、话语标识等方面取得一系列重大成就, 推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建设的基本经验主要包括: 坚持马克思主义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教材体系、教学体系“五位一体”的整体建设, 牢牢掌握意识形态话语权; 坚持创新发展中国马克思主义, 推进意识形态话语创新; 坚持话语批判与话语建构的有机统一, 引领意识形态话语走向。
中国式现代化是党的二十大概括提出并深入阐述的理论创新。要理解其创新之处, 就必须回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现代化事业中的理论探索, 并阐明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特征, 呈现其理论意蕴。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着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现代化事业长期探索的理论思考。中国共产党一百多年来对中国现代化的理论探索不断深入, 最终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理论”, 使中国式现代化具有了鲜明的理论特征, 进而体现出其在理论发展、理论批判、理论传播等方面的独特之处。中国式现代化不仅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 而且具有广泛的借鉴意义。
北京生态涵养区对夯实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生态根基, 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 推动新时代首都高质量发展具有独特重要作用。生态涵养区需要从传统的经济增长逻辑转向绿色发展逻辑, 即在全面认识“绿水青山”资源特征基础上, 结合绿色发展理论和首都实践现状, 破解生态涵养区发展面临的问题。在新的发展阶段, 生态涵养区面临内生动力不足、生态资源价值实现不畅、共同富裕基础不强等困境。生态涵养区实现高质量绿色发展需要以系统思维创新生态涵养区的绿色发展长效机制, 以生态路径科学合理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和升值, 以乡村振兴战略扎实推动共同富裕, 这些措施可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北京方案和策略。
旅游业协同发展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抓手。从发展要素、旅游系统和主体关系视角出发, 提出了京津冀旅游业协同发展的理论框架, 认为应从客源市场系统、出行系统、目的地系统和支持系统四个方面构建旅游系统, 依据合作、补偿及一体化等协调方式来构建京津冀旅游的多层次主体关系。当前, 三地旅游业协同发展中存在着差异化定位尚不明确、旅游产品开发不平衡、交通一体化机制尚未完善等问题。需要持续优化旅游产品供给, 建立便捷直通的区域旅游交通网络和立体化的旅游咨询服务网络, 优化入境旅游及过境免签服务, 重点推进长城与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等领域的协调开发, 从而纵深推进京津冀旅游业协同高质量发展。
基于2014-2019年的地级市(区) 层面的年度数据, 考察了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对京津冀区域内税收差距和区域整体税收发展的影响。结果显示: 分地区来看, 协同发展规划提高了河北省的企业所得税宏观税负率, 保持了京津地区企业所得税宏观税负率的稳定; 降低了京津地区的增值税宏观税负率, 使河北省的增值税宏观税负率保持稳定, 与此同时, 河北省城市维护建设税宏观税负率显著增高。从整体上看, 协同发展规划缩小了河北省与京津两市在税收方面的差距, 降低了北京市和天津市的宏观税负率。实证结果表明, 协同发展规划对税收收入的影响是京津冀区域内产业转移和升级的重要体现, 还预示着京津冀三地的经济发展质量均得以提升。
宋元易代之际, 元朝通过开展系列礼制活动宣示王朝的正统性和合法性, 部分生活在南方的亡宋文人受到元朝政治向心力的感召, 相继出仕。周密作为拒不出仕的遗民代表, 在都城笔记《武林旧事》中, 以文物典章为重心建构对故都临安的文化记忆。以笔记存史, 其写作动因源自遗民治史风气和家族治史传统, 旨在通过强调南宋文物典章, 彰显宋朝的正统归属权, 重塑遗民的集体认同感。这种对故都文物典章的建构模式, 促成了都城笔记发展为寄寓遗民之思的重要文学样式。从文化记忆的角度重审《武林旧事》, 不失为观照故都文学形象塑造方式、抉发都城文学生成机制与发展脉络的重要路径和方法。
康德对上帝存在的证明始于1755年, 而其关于自然神学的考察则早在第一批判之前的《一般自然史与天体理论》和《证明上帝存在惟一可能的证据》中就已经显现。在前一著作中, 康德在阐述上帝与宇宙秩序生成的关系时, 反对因“上帝之手”的干预而形成事物井然有序的现状这一自然神学立场, 主张用自然规律来解释宇宙万物的起源和运行问题。而在后一著作及同时期的诸多逻辑学讲义中, 康德在承继前一理论的基础上, 借助对事物“本质”“自然”等概念的分析, 具体探讨了自然对象、自然规律及上帝之间的复杂关系, 并借助“可能性”这一概念证明了上帝的存在。诚然, 关于康德前批判哲学时期的神学立场, 已有不少讨论, 但“建构的万有在神论”(constitutive panentheism)这一概括无疑更为契合康德的思想主旨, 而其批判哲学时期基于范导性原则之上的上帝理念, 无疑与此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基于供应链管理的盈余平滑信息机制, 通过对2008-2020年A股国有制造业企业数据的分析, 结果显示: 非国有股东委派董事和高管参与治理能够提升国有企业创新质量, 并促进企业信息属性的盈余平滑。立足盈余信息的有效契约观, 进一步分析发现, 盈余平滑信息机制通过降低供应链集中度对国有企业创新质量产生促进作用。因此, 国有企业应强化创新引领作用, 充分发挥非国有股东参与公司治理的积极作用, 重视高质量财务信息披露对产业链供应链多元化、创新质量提升的助推作用。
运用熵权法分别测算了统一要素市场水平和国内大循环发展的程度, 并使用静态和动态系统GMM模型、空间杜宾模型及空间面板数据模型, 实证检验了统一要素市场对国内大循环的影响效应, 结果显示: 统一要素市场对国内大循环的影响表现出先抑后扬的“U”型特点, 且当前这一影响依然处于抑制阶段。作用渠道表明, 统一要素市场可通过居民消费对国内循环产生显著“U”型影响。调节效应表明, 财政分权和科技发展可降低统一要素市场对国内大循环的抑制作用。异质性分析显示, 统一要素市场对东、中部地区国内大循环具有显著“U”型影响效应, 对西部地区的影响并不显著; 统一要素市场对国内大循环的“生产、分配、消费”维度呈现出显著“U”型影响效应, 对“流通”维度的影响不显著。
进入“十四五”时期, 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面临着新国情、新特征和新挑战: 人口规模巨大的基本人口态势对城镇化影响加深; 国内国际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 世界上发达国家城市化模式产生重要转型; 新一轮科技革命推动城市发展和治理模式加速转向。上述转变对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质量、模式、路径提出了更高要求。基于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的内涵要义与多重目标, 重点剖析了当前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战略在体制机制建设、户籍制度与土地制度改革、城镇化空间格局形态、城市治理水平与发展韧性、生态保护和文化传承、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融合等方面面临的主要障碍, 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下一步应对方略。
针对中国老旧社区在建筑性能、公共配套、人居环境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结合老年人的生理、心理、行为及相应需求, 提出了老旧社区适老化改造的设计理念, 即安全、通达、社交及自我价值实现。以经八路街区老旧社区改造为例, 在社会制度、物质环境、精神文化、经济发展等四个维度, 分析了老旧社区适老化改造的实施路径。提出在通过改善适老化居住环境、无障碍化设施的更新改造之外, 更要注重其内在的民生意义和公益属性。应在以人为本、公共服务理论的支撑下, 探索综合整治新模式, 建立适合老龄化背景下的老旧社区有机更新、系统改造、科学管理的长效策略机制, 进而实现其完善功能、增强活力、传承文脉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