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马克思主义研究
  •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马克思主义研究
    肖贵清, 卢阳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其蕴含的文明观丰富和拓展了马克思主义文明观的具体内涵。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对内承继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对外深刻影响世界现代化的历史进程,蕴含着整体性的文明观;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超越了以往发展成果只属于少数人的狭隘文明观,蕴含着以人民为中心的文明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坚持两个文明的协调发展,蕴含着全面发展的文明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摈弃了人类在处理人和自然关系问题上的诸多错误观点和做法,蕴含着可持续发展的文明观;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超越了文明优越论、文明冲突论、文明隔阂论等错误文明观,蕴含着开放包容的文明观。

  • 文学与法学研究
  • 文学与法学研究
    赵毓龙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清代“西游戏”重构故事的叙述策略受到三类前文本影响。从狭义范畴说,百回本《西游记》是最主要的“组合—聚合”型前文本,它不仅为剧作家提供了选择与组织事件的经验,也提供了叙述“神魔”故事的基本规范,其原文内容又可以被组合进剧本,成为上场诗或人物会话。前期剧本则是更直接的“组合”型前文本,基于“曲本位”的艺术特质,清代“西游戏”经常因袭、整合前代曲文,而套曲的组织直接影响了叙述流程。从广义范畴说,《西游记》在当时大众心目中的公共形象即大众基于多媒介叙述而形成的关于《西游记》意涵的基本理解,同样深刻影响着剧作家的叙述策略。即便文人“西游戏”,也需要向大众期待倾斜。由此形成了一种叙述倾向,即以“神仙之书”框定叙述,为故事提供一个显豁的、可辨识的意义,实质上则以“游戏之书”为叙述旨趣。

  • 文学与法学研究
    万方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自《民法典》颁布开始,我国正式从立法上纳入居住权制度。目前的居住权虽然保留了人役权的特征,也为“以房养老”等新型投资性的意定居住权留下了制度空间,但该制度的实际运行效果并不理想。我国引入居住权制度的背景与德国等国家不同,交易风险也存在着差异,我国传统的家庭伦理观念也对该制度的运行产生了一定影响。居住权的社会保障与投资双重立法目标在制度的施行过程中会产生一系列问题, 而以债的方式实现投资目的的制度目标成本更低,且更具有灵活性及可行性。投资性居住利益更宜采取债权模式进行保护;同时,应让居住权回归人役权逻辑,设立原则上不可转让、继承的居住权,赋予当事人设立居住权期限及对价的自由,从而实现其社会保障的首要目标。

  • 文学与法学研究
    朱羿锟, 郭永超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新《公司法》把独立董事民事责任与非独立董事责任直接混同,理论上存在着结构性错位,实践中也导致独立董事权利义务的失衡。其问题根源在于现行规范忽略了独立董事与非独立董事在角色定位、信义义务及薪酬收益等方面存在的重大差异。基于法经济学原理,我国独立董事民事责任制度的构建,应遵循“经济人”假设、成本收益分析和最优赔偿责任理论。在此基础上,以独立董事的任职收入为责任基数,再根据独立董事违反勤勉义务的过错程度乘以相应的责任倍数,从而合理设置独立董事的责任范围。具言之,独立董事具有轻微过失的,无须承担责任;独立董事具有一般过失的,在任职收入总和的一倍到两倍范围内承担责任;独立董事具有重大过失的,在任职收入总和的三倍到五倍范围内承担责任。同时,应规定例外情形,独立董事违反忠实义务而故意损害公司或第三人利益的,须承担全部的赔偿责任。

  • 文学与法学研究
    罗有成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算法正义是指导和约束人类算法应用实践的核心价值原则。其正义环境是一个高度复杂且能够涌现出规范效应的算法生态系统,正义要求涵盖算法决策程序的正当性、算法决策生成结果的公平性和算法决策归责的合理性三个维度。算法正义这一命题的成立主要基于三方面理由:一是正义的基础逻辑正逐步从“无知之幕”转向“大数据主义”,催生出类似于个性化法律和权力结构重塑等新问题域;二是数据化和机器不透明性带来的算法权力异化,为算法正义出场提供了现实理由;三是算法正义立足于规范人与人、人与机器之间关系的道德责任之上,具备充分的正当性基础。算法时代应依循算法正义独特的价值内涵,通过促进数据资源的合理分配、平衡算法主体的多元利益、优化算法问责机制及构建人机沟通机制,探寻算法正义的实现方案。

  • 经济与管理研究
  • 经济与管理研究
    许敏波, 鄢姣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首先, 构建城市偏向的劳动力市场搜寻模型解释户籍工资差距中歧视的形成路径:城市偏向政策要求各类用人单位优先保障城镇劳动者就业,使得雇主在劳动力市场上搜寻非农户籍劳动者的强度更高,最终导致歧视性的户籍工资差距。然后,利用2005年人口抽样调查数据和286个地级市统计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劳动力市场上雇主搜寻强度的户籍歧视越大,劳动者的户籍工资差距越大;教育水平提高可以降低劳动者面临的雇主搜寻歧视,但是搜寻歧视对更高教育水平群体户籍工资差距的边际影响更大。同时,采用2018年住户调查数据评估了城乡劳动力市场一体化政策的成效,发现当前户籍方面的雇主搜寻歧视已经基本消除。在城乡统一劳动力市场已经初步建立的背景下,雇主搜寻歧视在地域、性别、年龄等方面依然存在,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应该进一步消除各类就业歧视。

  • 经济与管理研究
    谷城, 张树山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将信息惠民国家试点政策视为政府实施治理数字化的准自然实验,利用2010—2021年285个城市层面数据,实证考察了政府治理数字化对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显示:政府治理数字化能够显著促进城市新质生产力发展,且对新质生产力内涵下的新质劳动者、新质劳动资料和新质劳动对象均具有正向促进作用;机制分析表明,政府治理数字化通过促进市场竞争和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来发挥有效市场作用,通过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和优化营商环境来发挥有为政府作用,进而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异质性分析发现,政府治理数字化更能够促进知识产权保护强度高、智慧物流基础设施水平高、数字经济关注度高地区的新质生产力发展。对此,未来应加快政府治理数字化转型进程;深入疏通政府治理数字化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传导渠道;制定差异化政策,提高政府治理数字化的精准性。

  • 教育与社会研究
  • 教育与社会研究
    鞠法胜, 余秀兰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寒门学子的发展跨越可能性是社会结构容纳程度和教育公平实现程度的重要表征。为打破寒门学子学习动力弱化和在校体验匮乏的固有标签,通过对8位寒门学子和16份自传资料中中学经历的深入分析,探究其向学动力的生成机制和校园体验。研究发现:寒门学子在中学阶段的人际互动和环境互动中表现出两种向学动力:一是希望通过积极行动满足未来期望的“期望—满足型”动力;二是努力维持现有资源避免损失的“资源—维持型”动力。上述两种动力的形成和发展均受情感奖惩机制的影响。拥有向学动力使寒门学子能够在“成绩为先”的中学场域规则下取得学业成就,进而通过积极的师生互动和同伴交流获得正性情感,使他们从社会经济地位弱势群体转变为校园内的“优势群体”,从而获取并维持了多样化的资本。这意味着,寒门学子能通过遵循场域规则而获得积极情感和有利位置,这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家庭背景的限制。

  • 教育与社会研究
    熊伊伊, 陈功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老年人志愿服务参与是一个兼具复杂性和动态性的社会现象,参与行为既源于个体的动机和需求,也受到社会关系和外部环境的影响。运用社会机制分析视角,从认知、关系和环境三个层次出发,从微观互动到宏观结构对老年人志愿服务参与的动机、面临的困境以及提升老年人志愿服务参与的可能路径进行多层次的系统性解释,结果显示:志愿服务内容单一导致的老年人自我实现需求未被满足、社区共同体衰落引起的“社区感”缺失以及因制度和文化环境不完善形成的外部支持欠缺现象阻碍了老年人的志愿服务参与。认为要提高老年人的志愿服务参与水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扩展志愿服务内容以满足老年人的多样化需求;重建社区共同体以提高老年人的社区认同;塑造老年友好的志愿服务制度和文化环境以提供良好的外部支持环境。

  • 教育与社会研究
    赵明, 王晓军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马克思主义“两种生产”理论,结合中国化人口均衡发展思想,分析了新时代人口长期均衡发展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即人口增速放缓、人口老龄化加剧、生育意愿下降的三大挑战,人口寿命延长、人力资本提升、人口乡城结构愈加合理的三大机遇。基于此,提出了新时代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路径:在理论逻辑上,应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并应加快建立新时代人口均衡发展新格局;在实践路径上,应积极完善生育政策、提高生育意愿,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树立新的健康观,把握城镇化与乡村振兴的“和而不同”、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为更好地实现以上目标,应坚持问题导向,加强人口战略与经济战略的协同,以此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 2024, 0(12): 123-12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